董保存:苏联出兵与八路军出关

你的位置:乐冠注册 > 业务范围 > 董保存:苏联出兵与八路军出关
董保存:苏联出兵与八路军出关
发布日期:2024-07-21 22:59    点击次数:61

我们常说,历史有时是会有巧合的,历史有时是有戏剧性的。

苏联出兵与八路军出关就有这样的效果。

图片

1945年8月 8日,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召见日本驻莫斯科大使佐藤尚武,宣布:“自明日(8月9日)起,苏联与日本处于交战状态。”

两小时后,苏联红军攻进中国东北。

就在这一天,在延安的毛泽东通过广播得知了苏联出兵的消息。他立即起草了《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用兴奋的语气宣布:“苏联政府宣布对日作战,中国人民表示热烈的欢迎。由于苏联这一行动,对日战争将大大缩短。对日战争已处于最后阶段,最后地战胜日本侵略者及其一切走狗的时间已经到来了。”(《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1119页,1991年版。)

  8月10日,八路军总部发布对日大反攻的命令。

  8月11日8时,朱德总司令发布二号命令,其中有:“现驻河北、热河、辽宁边境的李运昌所部,即日向辽宁、吉林进发。”

图片

李运昌

 8月12日,冀热辽解放区党政军首脑在丰润城北13公里的大旺庄召开紧急会议,讨论执行总部命令的具体方案。会议决定:成立以冀热辽区党委书记、军区司令员兼政委李运昌为书记的东进工作委员会,抽调整个兵力三分之二的八个主力团、一个营、两个支队,一万三千人;抽调三个军分区司令员、四个地委书记及地方干部两千五百人,共计一万五千五百人开赴东北。这就有了著名的八路军出关。

图片

  当时他们兵分3路。西路由十四地委书记、十四军分区政委李子光,十四军分区司令员舒行率领11、16团2000余人,于19日出关入兴隆、隆化、围场、滦平、丰宁诸县。8月23日在承德与苏军会师。  中路由十五军分区司令员赵文进和地委书记宋诚率领11、15团约3000人,于8月17日出喜峰口向热中热东挺进。26日进入平泉,解除伪满军第十九旅武装。而后兵分两路:一路向宁城、赤峰、乌丹进发;一路向建平、凌源、朝阳、新惠进发,收复8个县城,沿途生俘日满军5000余人,在赤峰与苏军相遇。通过苏军的哨卡,因为语言不通,不准前进。

这时有了戏剧性的一幕。

先头部队的连指导员灵机一动有了主意。他急忙从背包里取出入党申请书来,上边印着无产阶级领袖像。他举到苏军哨兵面前请他看。苏军士兵一眼就叫出他们的名字来: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对下一个毛泽东他就不认识了,左看右看,正看倒看就是认不出来。

  这个指导员说,他叫毛泽东。斯大林是你们的这个,他树起了大拇指。又说,毛泽东就是我们的这个,他又树起大拇指。

  苏军士兵似乎明白毛泽东是马克思家族的成员,就放他进了赤峰,把他领到一个大房子的苏军司令部,一位留胡子的上校军官,带着一个女中文翻译,他们一点点地接近,一点点地沟通,苏军军官逐渐明白八路军就是共产国际的一个分支领导的部队,是抗日的,是他们的战友。于是接管了赤峰,受到人民的热烈欢迎。

  东路,由冀热辽军区司令员李运昌亲自率领。十六军分区司令员曾克林、副政委唐凯率12、18团,卢龙、昌黎、抚宁联合县支队和朝鲜义勇队约4000人,组成第一梯队。先头部队横扫山海关外围,8月29从义院口、九门口出关,占领绥中,在前所车站与苏军会师。也是因为语言不通,产生了误会。八路军一位文艺工作者急中生智,用风琴弹奏一曲列宁推荐的歌曲——《国际歌》,带头领唱: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

  八路军全体将士都高唱: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

  那些来自列宁故乡的士兵,景慕列宁伟大的人格,列宁说过:“一个有觉悟的工人,不管他来到哪个国家,不管命运把他抛到哪里,不管他怎样感到自己是异帮人,语言不通,举目无亲,远离祖国——他都可以凭《国际歌》熟悉的曲调,给自己找到同志和朋友。”

  《国际歌》创造了奇迹。他们都放下武器,挽着手臂,与中国同志合唱起《国际歌》来: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纳雄纳尔一定要实现。

  就这样,八路军控制了辽西走廊。李运昌率第二梯队三个主力团,一个特务营约5000人向东北挺进。来到了称誉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

  这里是军事要冲,挺进东北的八路军必经之地。而在山海关的日军拒绝投降。

  李运昌下决心打下山海关,他听取了曾克林关于打山海关的作战计划汇报之后指示:“力争敦促山海关之敌无条件投降。万不得已需要攻城时,尽量保护这座历史名城和城内老百姓的安全。”

图片

  八路军与苏军联合作战,从南、东、北三面包围了山海关,黄昏打响,晚9时结束战斗。歼灭日军一部,其余携家属向秦皇岛码头逃窜。生俘伪军警政府官员数千人,缴获迫击炮50门,轻重机枪70余挺,长短枪3000支,子弹10万发。  1945年9月6日,延安出版的《解放日报》头版头条消息称:“华北军事要冲山海关,即沦陷敌手13年之久的榆关镇已为我军光复。”

  李运昌所部即将到达山海关时,苏军部队长率十几名卫兵乘敞蓬汽车迎接于石河边,李运昌乘苏军的汽车进入山海关。当晚,李运昌举行宴会,招待苏军指挥官,对苏军帮助八路军攻打山海关表示感谢。苏军首长对八路军坚决勇敢,动作迅速的战斗作风表示赞许。双方互相举杯敬酒。气氛热烈友好。  李运昌于翌日凌晨,继续挥师东进。在铁路工人的援助下,组装了一列奇特的列车,八路军乘火车一路无阻地前进。接管了绥中、兴城、锦西重镇。9月4日开进锦州,满军2个旅及警察队约7000人投降。在通化消灭3000顽抗的日军,在辽阳消灭拒不投降的满军一个团。从本溪逃往平顶山的千余日军被八路军消灭。在辽阳奉集镇的日军机场约40架飞机及空地勤人员向八路军投降,连山关、凤凰城的日军航空大队地勤人员向八路军投降。伪保安队1500人被八路军包围,解除了武装。

  9月5日,曾克林率部开进沈阳南站。苏军已经占领了沈阳。八路军的到来,他们感到突然,经过交涉解除误会。八路军整队下车,动作迅速,军容整齐,以四路纵队雄赳赳地出现在沈阳街头。在日伪统治下生活达14年之久的沈阳市民涌上街头情不自禁地挥洒热泪扬手臂呼口号欢迎祖国自己的队伍。沿途民众越聚越多,成千上万的市民潮水般地簇拥着八路军的队伍前进。壮了军威国威。

  9月14日,李运昌进驻沈阳,受到苏军和沈阳市民的热烈欢迎。苏军派出300人组成的仪仗队,夹道欢迎李运昌等人。还拍了八路军挺进东北的记录片,在长春的苏军电台广播了八路军接管东北的消息。

  李运昌部出关,肃清日军残余,在南满战役一战消灭日军残余一万人。出关八路军越战越强,迅速壮大。这时苏军给于极大的支持,把日本关东军最大的军火库——苏家屯仓库交给八路军看管。十六军分区司令员曾克林回忆,他们“先后拉了三天三夜,拉出步枪两万多支、轻重机枪一千挺、还有一百五十门各种口径的迫击炮、野炮和山炮”。不仅装备了自己和到达东北的其他部队,而且还向山东运送了一批武器弹药,仅子弹和炮弹就有五百多万发。

  随后,苏军派代表去延安递交照会,中共东进工委派曾克林随机赴延安汇报。

  当标着红星的苏军飞机在延安东关机场着陆。迎面走来接应的中共中央办公室主任杨尚昆、八路军副总参谋长伍修权,他们亲切与苏军卫斯列夫大校热烈握手拥抱。他们一起到了王家坪中共中央所在地,稍适休息。朱德总司令即刻接见苏军代表。

  递交了会谈前,苏联红军代表向朱德总司令递交了篇幅不长照会。却非常重要,全文是: “马林诺夫斯基元帅命令我转达如下各点: (1)按照红军统帅部指示,蒋介石军与八路军之进入满洲,应按照特别规定之时间。 (2)在红军退出满洲之前,蒋军及八路军均不得进入满洲。 (3)因八路军之单个部队已到奉天、平泉、长春、大连等地,红军统帅请朱总司令命令各该部退出红军占领之地区。 (4)未得红军允许进入满洲之国民党部队已被红军缴械。红军统帅部转告朱总司令,红军不久即将撤退,届时中国军队如何进入满洲,应由中国自行解决。我们不干涉中国内政,中国内部问题由中国自行解决。元帅转告总司令,他不论对总司令本人,不论对八路军均抱深厚之同情。” 朱老总欢迎苏联代表来延安访问。卫斯列夫代表苏联元帅马林诺夫斯基飞与总司令会谈。

  卫斯列夫说,红军统帅部转告朱总司令,红军不久即将撤退,届时中国军队如何进入满洲,应由中国自行解决。我们不干涉中国内政,中国内部问题由中国自行解决。

  朱老总说,苏联红军进入满洲,打败日本关东军,帮助中国抗日,我很感激。也理解红军统帅部的抉择。

  卫斯列夫说,马林诺夫斯基元帅让我转告总司令,他不论对总司令个人,不论对八路军均抱深厚的同情。

  老总说,请转告我本人对马元帅的敬意。苏军代表随即还说明,进入沈阳的中共部队公开打出八路军的旗号,会在国际上造成影响,给苏联带来外交上的麻烦,所以才提出这样一个通知。 中共中央马上表示可不用共产党、八路军的名义进入东北,并说明八路军在抗日战争时期开辟的冀热辽根据地包括辽宁西部,理应将这一地区交给中国共产党。苏军代表马上表示同意将山海关至锦州一线交给八路军,还希望中共中央马上派负责同志去东北,以便协调苏军与中共出关部队的行动。身为校级军官能有这种表态,明显是有苏联最高领导人的授权。 刘少奇马上主持中央开会,听取了曾克林关于东北情况的汇报。当天就决定派彭真、陈云、叶季壮、伍修权等人随这架飞机即刻去东北。当时毛泽东正在重庆谈判,如果请示,电文往返和密码翻译还需要时间,刘少奇称这是“千载一时之机”而一刻不肯延误。本着先行动、再请示的精神,东北局的干部马上乘苏军的飞机去东北。飞机起飞后,9月15日上午刘少奇起草了给毛泽东、周恩来等的电报,通报说: “红军来延之飞机,今晨已飞回。彭真、陈云、伍修权、叶季壮及报务译电各一人已去东北。因各方商谈结果,以上述各人前去为适宜。中央并决定组织东北局,以彭真为书记,陈云、程子华、伍修权、林枫为委员。办事处暂设沈阳,对外不公开。”

  彭真等乘坐的苏军飞机在山海关降落,转乘火车到达沈阳。

  9月19日,中共中央东北局召开第一次扩大会议彭真、陈云传达了中央的决心和战略方针及东北局今后的任务。会后,李运昌向驻沈阳的苏军卫戍司令部通报了东北局到达沈阳的消息。苏军立即报告了莫斯科。于是,在东北局的领导下,全面地开展接管东北,建立革命根据地。至9月底,八路军出关部队配合苏军解放了辽宁、热河全省,以及黑龙江、吉林的南部、东部地区。

  山东八路军到达东北以后,10月30日中央电令统一东北军队,八路军的名称改为东北人民自治军,林彪任总司令,吕正操任第一副司令,李运昌任第二副司令,萧劲光任参谋长,伍修权任副参谋长,彭真任第一政委,罗荣桓任第二政委,程子华任副政委。中央电令:成立北满分局,陈云任书记,林枫任副书记。

  至此,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已经在东北站稳了脚跟。

这对于后来建立东北根据地,以及后来的辽沈决战奠定了基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